過去十年間,補貼是點亮中國風電、光伏行業的星星之火,而補貼支付延遲、預算出現缺口意味著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收支平衡將受影響。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到2034年,電價補償累計缺口將超過2810億美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國在補貼預算規劃和部門協作方面既有可資參考的經驗,也有引為鏡鑒的教訓。
產業政策設計問題、項目獲批規模過大,加之部門協作效果欠佳,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日益擴大。過去,政策著眼于為風電、光伏設備制造商創造需求,而非補貼可持續性,這在2015-2017年表現得尤為明顯。
2018年,財政部對補貼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補貼政策步入全面退出前的三年過渡期。新政引入了競價補貼預算上限,削弱了省區政府的審批權,補貼規劃控制權再度回到中央監管機構手中。
風電、光伏行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補貼缺口也進一步擴大,開發商寄希望于政府設法補充補貼資金,但目前看來希望渺茫。官方設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上限,既不考慮上調征收標準,也不新增補貼資金來源。除了補貼資金發放延遲外,可再生能源項目業主的發電量按燃煤標桿電價結算收入,多數并網項目無法實現最低預期資本回報率。
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在2016年初現缺口“苗頭”,BNEF預計補貼缺口將持續至2049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支出預算有限,因此,納入補貼目錄的項目越多,每個項目獲得的補貼就越少。補貼缺口局面若無轉機,未來20年內多數項目每年獲得的補貼可能不及其待償付補貼總額的10%。就典型的風電項目為例,其無杠桿收益率為8.6%,年度補貼償付額削減意味著收益率降至5.8%。
盡管全行業都面臨著補貼預算吃緊的壓力,國有企業尚能堅持,不少民營企業卻因資金短缺黯然離場。國有企業是可再生能源資產交易的大買家,也是市場上最活躍的平價項目開發商。我們認為國有企業在可再生能源行業會繼續占據主導地位。
一組數據
240GW
有待獲得第一筆補貼撥付的已并網項目規模
2049
政策措施不變的情況下補貼缺口清零的時間
32%
補貼償付變化導致的項目內部收益率降幅

產業政策設計問題、項目獲批規模過大,加之部門協作效果欠佳,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日益擴大。過去,政策著眼于為風電、光伏設備制造商創造需求,而非補貼可持續性,這在2015-2017年表現得尤為明顯。
2018年,財政部對補貼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補貼政策步入全面退出前的三年過渡期。新政引入了競價補貼預算上限,削弱了省區政府的審批權,補貼規劃控制權再度回到中央監管機構手中。
風電、光伏行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補貼缺口也進一步擴大,開發商寄希望于政府設法補充補貼資金,但目前看來希望渺茫。官方設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上限,既不考慮上調征收標準,也不新增補貼資金來源。除了補貼資金發放延遲外,可再生能源項目業主的發電量按燃煤標桿電價結算收入,多數并網項目無法實現最低預期資本回報率。
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在2016年初現缺口“苗頭”,BNEF預計補貼缺口將持續至2049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支出預算有限,因此,納入補貼目錄的項目越多,每個項目獲得的補貼就越少。補貼缺口局面若無轉機,未來20年內多數項目每年獲得的補貼可能不及其待償付補貼總額的10%。就典型的風電項目為例,其無杠桿收益率為8.6%,年度補貼償付額削減意味著收益率降至5.8%。
盡管全行業都面臨著補貼預算吃緊的壓力,國有企業尚能堅持,不少民營企業卻因資金短缺黯然離場。國有企業是可再生能源資產交易的大買家,也是市場上最活躍的平價項目開發商。我們認為國有企業在可再生能源行業會繼續占據主導地位。
一組數據
240GW
有待獲得第一筆補貼撥付的已并網項目規模
2049
政策措施不變的情況下補貼缺口清零的時間
32%
補貼償付變化導致的項目內部收益率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