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而自由的,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社會契約論》盧梭
我們生下來,總會面對各種約束,我們也總是嘲笑那些既要…又要…還要…的想法,推而廣之,一個種群,一個社會,總會面臨種種的環境條件制約。兩千年前的中國,出于長江黃河集中治理的需要,造就了大一統的體制。農耕體制下,當人口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后,邊際產出下降,大部分人勉強溫飽,稍有天災人禍便是一輪王朝更替。工業大革命來了,有了化肥有了機械,人口數量才邁上了一個臺階,從1900年的16億到現在的75億左右。從人類種群的角度說,最大最重要的約束就是:能源。
1963年,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ashev)提出了宇宙文明等級理論,將宇宙文明分成三個等級,隨著等級的提高,文明的科技和控制自然的能力越強。
其中,一級文明能夠利用自己所處的行星的能量,包括該行星從外太空接受到的能量,比如恒星的太陽能等;二級文明可以開發利用所處的恒星的能量,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系的能量;三級文明能夠掌握其所在星系的能量,當我們到達三級文明,我們就可以自由利用銀河系的能量。
那我們現在處在哪個階段呢?0.7級文明,不要小看離1級這0.3的差距,根據文明的計算方法,0.1的文明等級增長,就意味著10倍的能量增長,也就是說,我們離1級文明,還有1000倍的差距,想象一下我們的發電量增長1000倍,那將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
能源是文明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約束。
學術界說,我們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現在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實際上在能源方面,我們還是在吃前兩次工業革命的老本,所以我們對所謂的以電子計算機、生物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并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因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在能源技術上并沒有什么進步,我們還是開著燃油車,用著火電廠發的電。計算機技術,無非就是在現有條條框框下的線性改進,是各種生產要素的堆砌,并沒有出現指數性的進步。這是為什么進入2000年之后,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因為現有技術潛力已經基本上被挖掘殆盡了。
但是,現在光伏技術的進步,馬上就要真正的拉開下一次工業大革命的序幕了。
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有一個“第一性原理“,這個原理最早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最近因為特斯拉的馬斯克而被大家廣為引用,原文是“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聽上去有點拗口,其實意思就是從事情的本源出發,尋找最簡單化的解決方案。比如你現在在為你自己的工作煩惱,如果你換一個思維,你為什么工作呢?賺錢養家。既然目的是為了賺錢,那你就可以有很多種方案,可以是,賺錢而已,面子啥的不值錢,也可以是,反正都是賺錢,何必在這一棵樹上吊死。這就是第一性原理。
如果按照這個第一性原理,反正文明的級別就是按照能量來衡量的,我們就找到一個迅速提升能量應用的方案就好了啊。那么現有的方案中,哪個潛力最大呢?光伏。
有人會說,增加能量使用量,我們使勁堆火電也可以啊。但是問題是,成本約束?;痣娪谐杀荆颐禾?、石油、天然氣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成本下降的空間是鎖死的,但是光伏不是。
這是歐洲光伏產業協會最新的不同能源度電成本數據。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 2009年以來,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很快,從35美分每度電,一直到2019年的4美分每度電,而傳統的核電和煤電,度電成本變化不大。目前光伏已經是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
光伏本質上是一個半導體行業,遵循著自己的摩爾定律,那就是發電容量每增加一倍,新增裝機的電價減少16%,從2009年到2019年,光伏行業完美地遵循了這個定律,甚至還超額完成了指標。
為什么說光伏行業是半導體行業呢?因為光伏跟半導體行業一樣,基礎都是硅,只不過對硅片的要求不一樣,光伏行業的硅的純度只需要6個9,也就是99.9999%,而電子級硅片需要11個9,也就是99.999999999%。要求不一樣,需要的設備就不同,但原理基本一致。在中國制造強大的迭代能力下,光伏行業的成本下降曲線非常陡峭,遠超世界的預期。2009年預測,平價上網至少要到20N0年才能實現,可能是30年,但只過了10年,中國就成功地將光伏的度電成本拉到跟煤電一樣的水平,實現平價上網了。
光伏行業還有多大的潛力?
NREL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這是他們的光伏發電技術路線圖,歷史已經證明,光伏發電完美的按照這張圖上的路徑,一步步的沿著薄膜—晶體硅—多晶—單晶向上攀登,成功地實現了光伏平價上網發電,單晶發電現在最高可以實現26.1%的光電轉化率,現在實驗室最高的轉化率是多少呢?47.1%。1%在光伏發電成本上意味著什么呢?光電轉化率每提高1%,整體運營成本下降7%-10%,這意味著,未來光伏發電成本還會有指數性的下降。人類歷史上將第一次出現能源成本可能接近為零的情況!
有句話這么說,謠言是遠遠領先的預言,科幻是科學的預言。曾經做過愛因斯坦副手的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戴森球“設想,就是設計一個球,將太陽包裹起來,完全利用太陽的能量。這似乎給我們指明了將來能源的終極發展方向,那就是太陽能。
光伏技術可預見的未來,讓傳統能源公司站到了新時代的十字路口。最近有一篇文章《石油公司分道揚鑣:歐洲向左,美國向右,中國難抉擇》,就深刻的反應出了現有傳統能源公司的焦慮。
歐洲的三大老牌石油公司,殼牌、BP、道達爾,集體在油氣行業收縮,從國際石油公司(IOC)轉變成國際能源公司(IEC),全面擁抱新能源,理由是”投資人的壓力“,投資人希望清潔能源。這個理由,反正我不信,投資目的就是賺錢,然后才能談環保,吃都吃不飽,談什么減肥?還不是看到光伏成本已經下降到可以推翻傳統的石化石能源發電,才徹底轉向新能源么?表面可以談理想,內心一定要有生意,這才是老歐洲的派頭。
相對來說,美國的石油公司??松?middot;美孚和雪佛龍就夠直接,在油氣上投入了那么多,最近還在頁巖氣上砸了大錢,現在怎么舍得退出?過一天算一天好了,反正光伏替代傳統能源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夾在中間的中國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就特別的尷尬。承擔著維持國家能源和工業安全的任務,經濟考慮并不是首要的。在新能源完全取代傳統能源之前,三桶油還是要兜底。
2015年3月份,硅谷的一個華裔評論員王川,就寫了一篇文章《牛逼的王川投資第二法則: 為什么你要賣掉所有的能源投資》,現在看來,光伏的邏輯全對。這是傳統能源的黃昏,也是光伏的黎明。但是我們知道,黃昏的時候陽光最徇爛,那是白晝對大地最后的挽留,深情得到的卻是絕望。夜色之濃,莫過于黎明前的黑暗,這個時候也是一天溫度最低的時候,但是光明終將到來。
鐘聲已響,傳統化石能源的宴席,正式散了。
我們生下來,總會面對各種約束,我們也總是嘲笑那些既要…又要…還要…的想法,推而廣之,一個種群,一個社會,總會面臨種種的環境條件制約。兩千年前的中國,出于長江黃河集中治理的需要,造就了大一統的體制。農耕體制下,當人口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后,邊際產出下降,大部分人勉強溫飽,稍有天災人禍便是一輪王朝更替。工業大革命來了,有了化肥有了機械,人口數量才邁上了一個臺階,從1900年的16億到現在的75億左右。從人類種群的角度說,最大最重要的約束就是:能源。
1963年,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ashev)提出了宇宙文明等級理論,將宇宙文明分成三個等級,隨著等級的提高,文明的科技和控制自然的能力越強。
其中,一級文明能夠利用自己所處的行星的能量,包括該行星從外太空接受到的能量,比如恒星的太陽能等;二級文明可以開發利用所處的恒星的能量,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系的能量;三級文明能夠掌握其所在星系的能量,當我們到達三級文明,我們就可以自由利用銀河系的能量。
那我們現在處在哪個階段呢?0.7級文明,不要小看離1級這0.3的差距,根據文明的計算方法,0.1的文明等級增長,就意味著10倍的能量增長,也就是說,我們離1級文明,還有1000倍的差距,想象一下我們的發電量增長1000倍,那將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
能源是文明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約束。
學術界說,我們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現在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實際上在能源方面,我們還是在吃前兩次工業革命的老本,所以我們對所謂的以電子計算機、生物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并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因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在能源技術上并沒有什么進步,我們還是開著燃油車,用著火電廠發的電。計算機技術,無非就是在現有條條框框下的線性改進,是各種生產要素的堆砌,并沒有出現指數性的進步。這是為什么進入2000年之后,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因為現有技術潛力已經基本上被挖掘殆盡了。
但是,現在光伏技術的進步,馬上就要真正的拉開下一次工業大革命的序幕了。
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有一個“第一性原理“,這個原理最早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最近因為特斯拉的馬斯克而被大家廣為引用,原文是“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聽上去有點拗口,其實意思就是從事情的本源出發,尋找最簡單化的解決方案。比如你現在在為你自己的工作煩惱,如果你換一個思維,你為什么工作呢?賺錢養家。既然目的是為了賺錢,那你就可以有很多種方案,可以是,賺錢而已,面子啥的不值錢,也可以是,反正都是賺錢,何必在這一棵樹上吊死。這就是第一性原理。
如果按照這個第一性原理,反正文明的級別就是按照能量來衡量的,我們就找到一個迅速提升能量應用的方案就好了啊。那么現有的方案中,哪個潛力最大呢?光伏。
有人會說,增加能量使用量,我們使勁堆火電也可以啊。但是問題是,成本約束?;痣娪谐杀荆颐禾?、石油、天然氣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成本下降的空間是鎖死的,但是光伏不是。

這是歐洲光伏產業協會最新的不同能源度電成本數據。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 2009年以來,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很快,從35美分每度電,一直到2019年的4美分每度電,而傳統的核電和煤電,度電成本變化不大。目前光伏已經是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
光伏本質上是一個半導體行業,遵循著自己的摩爾定律,那就是發電容量每增加一倍,新增裝機的電價減少16%,從2009年到2019年,光伏行業完美地遵循了這個定律,甚至還超額完成了指標。
為什么說光伏行業是半導體行業呢?因為光伏跟半導體行業一樣,基礎都是硅,只不過對硅片的要求不一樣,光伏行業的硅的純度只需要6個9,也就是99.9999%,而電子級硅片需要11個9,也就是99.999999999%。要求不一樣,需要的設備就不同,但原理基本一致。在中國制造強大的迭代能力下,光伏行業的成本下降曲線非常陡峭,遠超世界的預期。2009年預測,平價上網至少要到20N0年才能實現,可能是30年,但只過了10年,中國就成功地將光伏的度電成本拉到跟煤電一樣的水平,實現平價上網了。
光伏行業還有多大的潛力?
NREL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這是他們的光伏發電技術路線圖,歷史已經證明,光伏發電完美的按照這張圖上的路徑,一步步的沿著薄膜—晶體硅—多晶—單晶向上攀登,成功地實現了光伏平價上網發電,單晶發電現在最高可以實現26.1%的光電轉化率,現在實驗室最高的轉化率是多少呢?47.1%。1%在光伏發電成本上意味著什么呢?光電轉化率每提高1%,整體運營成本下降7%-10%,這意味著,未來光伏發電成本還會有指數性的下降。人類歷史上將第一次出現能源成本可能接近為零的情況!

有句話這么說,謠言是遠遠領先的預言,科幻是科學的預言。曾經做過愛因斯坦副手的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戴森球“設想,就是設計一個球,將太陽包裹起來,完全利用太陽的能量。這似乎給我們指明了將來能源的終極發展方向,那就是太陽能。
光伏技術可預見的未來,讓傳統能源公司站到了新時代的十字路口。最近有一篇文章《石油公司分道揚鑣:歐洲向左,美國向右,中國難抉擇》,就深刻的反應出了現有傳統能源公司的焦慮。
歐洲的三大老牌石油公司,殼牌、BP、道達爾,集體在油氣行業收縮,從國際石油公司(IOC)轉變成國際能源公司(IEC),全面擁抱新能源,理由是”投資人的壓力“,投資人希望清潔能源。這個理由,反正我不信,投資目的就是賺錢,然后才能談環保,吃都吃不飽,談什么減肥?還不是看到光伏成本已經下降到可以推翻傳統的石化石能源發電,才徹底轉向新能源么?表面可以談理想,內心一定要有生意,這才是老歐洲的派頭。
相對來說,美國的石油公司??松?middot;美孚和雪佛龍就夠直接,在油氣上投入了那么多,最近還在頁巖氣上砸了大錢,現在怎么舍得退出?過一天算一天好了,反正光伏替代傳統能源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夾在中間的中國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就特別的尷尬。承擔著維持國家能源和工業安全的任務,經濟考慮并不是首要的。在新能源完全取代傳統能源之前,三桶油還是要兜底。
2015年3月份,硅谷的一個華裔評論員王川,就寫了一篇文章《牛逼的王川投資第二法則: 為什么你要賣掉所有的能源投資》,現在看來,光伏的邏輯全對。這是傳統能源的黃昏,也是光伏的黎明。但是我們知道,黃昏的時候陽光最徇爛,那是白晝對大地最后的挽留,深情得到的卻是絕望。夜色之濃,莫過于黎明前的黑暗,這個時候也是一天溫度最低的時候,但是光明終將到來。
鐘聲已響,傳統化石能源的宴席,正式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