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歷經一年精心籌備,晶科能源正式從美股回歸A股交易。共募集資金100億元,遠超60億元的計劃募資額,創下科創板開板以來第四大IPO、2021年初以來A股第五大IPO和迄今為止A股新能源行業最大的科創板IPO。
回歸A股的晶科能源再次閃耀,而比晶科能源起步還要早的另一家美股上市企業——昱輝陽光,卻早在2020年底,就已經申請破產。
一家正當紅,一家已破產,兩家命運軌跡看似完全不同的企業,其背后卻有著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大哥帶頭光伏創業
1997年12月,人類第一部限制各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法案——《京都議定書》在183個國家獲得通過,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理念開始在歐美國家興起,德國成為了先行者。
2000年,德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開始對光伏發電進行補貼。隨后,西班牙等光照條件好的國家也相繼頒布鼓勵政策,歐洲光伏市場被點燃。
一年后,看到中國成功加入WTO和歐洲光伏市場崛起的契機,來自浙江玉環的李仙壽決定離開工作10年的文化局正式下海,成立了玉環縣陽光能源有限公司,生產和銷售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電源系統。
四年積累掘得第一桶金之后,2005年3月,李仙壽和三個創業伙伴懷揣150萬美金到嘉善姚莊成立了昱輝陽光,決定進軍光伏產業鏈上游,并以硅廢料代替多晶硅制造硅片。這讓昱輝陽光的多晶硅價格只有40美元/公斤,而當時進口多晶硅的價格已經暴漲到80美元/公斤。
在成本為王的光伏行業,如此大的價格優勢,讓昱輝陽光的產能在一年的時間里迅速從零增長到648噸、3200萬張硅片,年產能達到80兆瓦。產品一半供應國內,另一半供應美國、韓國等海外市場。當年的毛利潤率就達到了40%。
營收連續翻番式的增長,并沒有讓李仙壽滿足,他又籌劃在海外上市,但是一家注冊資本才150萬美元的小公司,怎么才能上市?兩個英國的基金經理建議他去倫敦創業板試試??紤]到歐洲是世界太陽能的主要市場,對新能源的關注程度較高,并且在倫敦交易所上市費用只需要60萬美元,李仙壽接受了他們的建議。
在經過了完善企業管理和硬件設施、停止硅片以外的所有業務等一系列操作之后,2006年8月8日,昱輝陽光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創業板(AIM)成功上市,融資5000萬美元,總市值達1.5億美元。此后股價一路上揚,最高漲到12美元。
二弟、三弟緊隨其后
李仙壽在光伏領域的成功,激勵了他的兩個弟弟李仙華和李仙德。
當時的李仙德,是浙江快達建設安裝工程臺州分公司的負責人;而當時的李仙華,正在經營者自己創辦的玉環縣規模最大的汽車維修公司。
2006年6月,李仙華、李仙德變賣了所有資產,在江西上饒注冊成立了德晟太陽能有限責任公司;12月,又注冊成立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李仙德任董事長,李仙華任總經理。
李仙華表示,成立德晟初期,因為哥哥生產硅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他們兩兄弟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為昱輝陽光做配套。
但當他們真正進入光伏產業后發現,這是一個像大海般的市場,于是兄弟倆及時調整戰略,將產品擴展到硅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產業的上下游。
此后兩年,借助融資和下游客戶的預付款,兩家企業都迎來了自己的飛速擴張期:2007年,晶科能源硅片產能8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7.8億元,納稅3860萬元;2008年,硅片產能擴大至22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納稅1.2億元;2007年,昱輝陽光在河南林州投資了年產300噸的多晶硅的項目;2008年,又在四川瑞能投資26億元,建設年產3000噸的多晶硅的項目。
借助快速擴張,2008年1月29日,在倫敦交易所上市將近兩年后,昱輝陽光終于成功實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夢,籌資規模達1.3億美元,半年后通過增發再次融資2億美元。
有了更多資金注入的昱輝陽光,再次開啟了買買買策略。
2009年5月,收購了無錫佳誠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形成了一條從原生多晶硅到光伏應用系統的完整光伏產業鏈。
2010年 8月,四川瑞昱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產品為太陽能硅片切割鋼線和坩堝;同年10月,浙江瑞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業務有新材料研發、金剛石切割線制品、切割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的技術服務、進出品業務等。
2011年11月,更是一個月整合20余家光伏企業成立合資新公司,產能再度爆漲。
三兄弟不同命
正當一切順風順水之時,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氣勢洶洶而來。
2007年9月,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美元爆跌,全球光伏產能下滑;2008年9月,危機蔓延到歐洲,光伏行業“90%倒閉”。更為嚴酷的連鎖反應是,原油價格也遭重創,從150美元直接殺跌到30美元以下,很多發電廠發現用原油發電比多晶硅還便宜,所以干脆就把光伏項目停掉了,多晶硅3個月之內暴跌60%,到了2009年2月,已經從600元/噸一口氣跌回240元/噸。伴隨而來的是,我國的多晶硅企業由1000多家瞬間只剩下50家。
因為此前在多晶硅上的大規模擴張,李仙壽的昱輝陽光損失慘重,“前幾年原材料一路上漲,我們存了不少貨,但那一波猛跌,把2008年賺的錢全拖進去了”。
更糟糕的是,為了轉嫁金融危機風險,歐美又對中國的光伏企業發起了“雙反”調查,昱輝陽光也在其列。雙重打擊之下,昱輝陽光的股價一直徘徊在1美元低價股的邊緣,并于2015年11月8日收到了紐約證交所的退市警告。
退市警告發出后,昱輝陽光的股票價格仍不見好轉,終于爆發債務危機,其后雖歷經總部搬遷、變賣電站、轉型輕資產和多次高層人事變動等多番折騰,但都未能挽救危局。
2019年7月8日,李仙壽辭去昱輝陽光CEO職務及子公司擔任的管理職務;2019年7月12日,因欠款60萬,昱輝陽光被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法定代表人李仙壽被限制消費。
2020年7月1日起,曾用名為“昱輝陽光”的證券代碼為SOL的美國上市企業低調地改了新名字——“瑞能新能源”。“昱輝陽光”這個名字從美國上市企業名單中徹底消失。
2020年底,昱輝陽光宣布破產。
與大哥李仙壽相比,李仙德因為更為穩健的投資和更為精準的目光,幾乎每次都做對了決定,不但實現了逆勢擴張,讓晶科組件連續4年(2016年-2019年)銷量排名全球第一,而且兌現了讓晶科能源成功分拆上市的諾言。
此外,當初與李仙德一起創業的李仙華,目前還在晶科擔任高管,但很低調。
三兄弟因何走出了不同的路,個中境遇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