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綠能打破硅太陽能電池效率世界紀錄”,一則新聞近期刷屏全網。
11月19日,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達26.81%,一舉創下全球硅電池效率最高紀錄,也成為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國太陽能科技企業創造的硅電池效率世界紀錄。
若用通俗的比喻來說明此次打破紀錄的意義,那就是,“全人類所有愿意跑100米的一塊跑,我們跑得最快?!痹诎l布會上,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如此形容道。
當然,隆基綠能所取得的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關鍵技術選擇以及研發過程中,隆基綠能時刻直面行業挑戰以及技術難題,做到了全方位布局。
“三步”登頂,驅向低成本同時向27%靠攏
提升轉換效率、降低度電成本是光伏產業發展的永恒話題。
隆基綠能在提升轉換效率方面充分顯示出龍頭企業的實力,在最近僅一個多月內,隆基綠能分別以26.74%、26.78%、26.81%的效率,三次刷新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紀錄,最終打破了日本公司于2017年創造的單結晶硅電池效率26.7%的紀錄。
據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徐希翔介紹,日本公司使用的是小尺寸硅片,用異質結+IBC復合技術突破的。隆基綠能新紀錄使用的是異質結技術,在24.7%、25.1%的基礎上提高至26.81%,并且使用的是全硅片,可量產。
1%轉換效率的提升背后必然是技術的升級
在發布活動后,徐希翔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整個技術研發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去年2月在西安南郊異質結研發線做出第一片異質結電池片。應用了基本已知的方法,在5月下旬將轉換效率提升到了25.3%。第二階段,隆基在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將效率一下子從25.26%提升至26.3%。第三階段,隆基采用更優材料和結構,并將其做到極致,轉換效率就此提升至26.81%。
但這一轉換效率絕不是終點。據悉,隆基也在做異質結+IBC技術,未來效率還將進一步提升。
“下一代光伏技術,無論是TOPCon、IBC或異質結等,我們認為在量產上,今后三年左右會實現26%-27%的量產效率,往27%靠攏?!崩钫駠Q,這個效率從難度上講并不大,關鍵是怎么低成本實現這個效率。
這就涉及到光伏產業的另一個永恒話題——降低度電成本?,F階段異質結電池存在量產經濟性上的挑戰,異質結單位產能投資遠高于PERC和TOPCon。另外,由于異質結的低溫銀漿耗量較高,再加之對透明導電膜等特殊材料需求,都會加大生產成本。
隆基也在尋找量產與研發之間的突破。李振國表示:“我們將進行量產方案的重新規劃設計,爭取在2、3年之內,在保持效率的情況下實現低成本量產突破。這是隆基努力的一個目標,中間有很多艱難險阻要克服?!?/span>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綠能并沒有明確預設技術路線,關鍵還是要看產品給客戶帶來的價值高低。因此,隆基幾乎對所有的技術路線進行研究,甚至延展到了氫能。
在答記者問時,李振國還提到,如果有一天轉換效率達到27%的水平后,光伏技術還具有提升空間,就在雙結電池開發上?!捌淞慨a效率有可能實現30%-35%,但是難度較大,我們把它放到了5-10年的規劃中去考慮。”
提效與量產,將使光伏在理性市場中成為碳中和支撐
隆基綠能做出以上技術布局與光伏產業發展史不無關系。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光伏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超過了從業者的預期及想象。在這一背景下,現階段的光伏已是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當地最便宜的電力能源。
但我國因非技術成本太高導致上網電價仍處高位。李振國提出:“非技術成本包括:一是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租金和稅費;二是資金利率成本較高;三是電力外送線路等其他成本?!?/p>
在實際操作中,以上成本難以通過企業改善,企業能做的還是從技術成本中去找尋空間。由此,轉換效率提升和量產所帶來的對降低系統成本的貢獻不可忽視。
“電池轉換效率每提升1%,意味著降低系統成本約4%?!?/strong>李振國如此闡述道,“一方面,整個系統包括用地面積縮小、供應鏈中保護性玻璃等用量減少,都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特殊環境下,如東部能源消納區,適宜安裝光伏的土地和屋頂寶貴,通過轉化效率的提升,可以在有限的資源上產生更高的能源效率,在戰略格局上也有幫助?!?/p> 成本降低進一步為能源轉型奠定了基礎。“雙碳”目標的提出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碳中和共識的形成,并且這個共識形成發生的時間超乎預期,既為光伏產業帶來機遇,又帶來風險。 市場迅速涌動,而產業鏈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已導致近兩年產業鏈內部存在不均衡。李振國認為,原材料短缺是階段性的,過剩會成為常態,未來產業鏈一定會回歸到正常、理性的狀態。屆時,光伏對能源轉型將不僅是概念上的支撐,而是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現實支撐。 近年來,隆基綠能進一步夯實了研發體系,研發團隊已達500余人,對技術進行了全方位布局,同時在組織建設上也取得了較大成效,緩解了企業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