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中國光伏產業將形成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發展格局,在產業政策推動下,分布式光伏的增長空間巨大。光伏產業發展迅猛,工商業光伏新增勢頭強勁。預計未來5年,工商業光伏新增裝機年均增速有望達到30%,迎來發展新機遇。
市場火熱,分布式裝機超翻倍增長
2021年6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 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整縣推進掀起地方投資熱潮,多省出臺相關文件推動光伏建設。
在各地政府的積極響應下,試點名單顯示全國總共676個縣進行申報,其中山東省70個縣列入試點名單,位居全國第一。
今年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再推新政,發布《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到25年底整縣分布式光伏規?;_發容量有望超過20GW。通知一經下發后,以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為首的多家央國企紛紛下場搶奪分布式資源,屋頂光伏規?;_發成效顯著,非戶用分布式光伏市場持續擴大。
同樣作為分布式重陣的河南,也不甘示弱。4月17日,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文件指出,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充分利用黨政機關、校園、醫院、基礎設施、公共建筑等領域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打造一批“光伏+”特色工程,形成示范效應。 “十四五”期間,新建工業園區、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裝率力爭達50%以上。此外,還要廣泛拓展太陽能應用場景,鼓勵在工商業廠房建筑屋頂發展“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光伏,開展“BIPV”、“光伏+市政”亮點工程建設,到2025年,公共建筑光伏安裝率達到20%。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達 87.4GW,同比+59%,其中分布式裝機達51.11GW,同比增長208%,已連續兩年超過集中式電站,主要是因為工商業分布式裝機超翻倍增長,裝機達25.85GW,同比增長超236%。按照地域分布來看:工商業光伏新增裝機量最高的前三省份分別是浙江、江蘇、山東,分別新增6.50、4.29、 3.25GW,占比達56%,具有絕對領先優勢。
廣發證券此前在研報中指出,在政策扶持、消納條件及經濟性等驅動因素作用下,預計23年全國內光伏新增裝機為130-150GW,同比增長48%/-60%,其中國內分布式新增裝機有 望達60-70GW,同比增長27%。
電價上行,工商業分布式收益向好
隨著“雙碳”目標落地,“限電、限產”頻發,工商業分布式電站漸漸成為企業的“必需品”。
地方政府在面臨穩經濟、降能耗、控碳排的三重壓力時,建設周期更短、效果更佳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成為更優選擇。同時,分布式電站具備就地消納的能力,與企業用電高峰匹配,能有效減小電網壓力,緩解供電緊張。基于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安裝分布式光伏來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用電穩定,這也為不受限電制約且符合綠色電力交易趨勢的分布式光伏發展迎來新機遇。
電力市場化政策落地,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收益也在日漸提升。
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提出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讓電價反映供需情況,推動工商業用戶進入電力市場直接購電,或選擇逐漸過渡,由電網企業代理從電力市場中購電。
自2022年以來,各省電網代理購電價格總體呈持續上漲趨勢。電價上浮拉高了工商業分布式收益率,激發了工商業業主對分布式光伏的投資需求。在“分時電價”和“電力市場化”雙重政策推動下,電價上調將對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收益產生積極影響。
更重要的是,工商業光伏投資回報普遍領先于戶用光伏和集中式光伏。
由于工商業分布式電站按照大工業用電價格結算電費,綜合度電收入遠高于脫硫煤標桿電價,加上綠證等收益,投資回報率更高。據華泰證券測算,2023年工商業光伏投資回報率(全投資IRR)仍大幅領先,其中27個省市達到投資經濟性(全投資IRR不低于6%),即使是在平均電價下降25%的山東省,全投資IRR依然可以達到7.6%。
新玩家跑步進場,競爭趨于“白熱化”
伴隨著工商業光伏的紅利不斷釋放,各省城燃集團、地產商等一大批手握工商業資源的玩家先后涌入“賽道”,工商業分布式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
隨著城鎮化速度及人口增長速度放緩,城市燃氣行業已進入中低速增長期,2022年我國更是出現了天然氣消費的首次負增長,城燃企業面臨空前挑戰。
因此,利用已有的工商業資源進軍工商業光伏成為了不少頭部城燃企業的選擇。以港華燃氣為例,公司已于2021年11月26日更名為港華智慧能源,加速向綜合智慧能源投資運營商轉型。目前,港華智慧能源擁有178個城市燃氣項目以及客戶1550萬戶,這些理論上都可以轉化為工商業客戶再次利用。類似的還有新奧能源、中國燃氣、深圳燃氣、天倫燃氣等龍頭燃氣企業,他們大多已在工商業光伏賽道有所布局。
另一群手握“資源”的大佬則是房地產商。他們原本就是工商業光伏的重要客戶,但不乏有些企業看準這塊“肥肉”也來親自下場。
保利資本和碧桂園創投聯合孵化的綜合能源管理服務商“保碧新能源”,在今年2月宣布順利完成5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致力于成為中國最大的園區和社區綜合能源管理服務商。由新城控股集團及金開新能聯合參與投資的吾盛(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新城旗下的房地產資源,目前在建及儲備項目裝機規模超1GW。
除了新玩家們跨界發力,老牌光伏企業也在加速前進。
2023年,陽光新能源以工商業領域為業務瞄點,對外發布“銀河計劃”,引領工商業分布式業務進階升維。其核心是構建“2188生態圈”,即利用“技術+平臺”雙輪驅動,助力100個行業加速綠色轉型,賦能超過800家渠道商伙伴實現年營收額800億的目標。
在近些年快速起量的戶用分布式系統業務,天合光能推出了雙品牌戰略,其中天合藍天主打工商業分布式市場,服務于各行業知名企業。據悉,天合藍天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目前已有多個工商業光伏項目開工建設。
晶科科技同樣聚焦于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項目,累計投資運營工商業分布式電站共計321座,裝機量達1.2GW。在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和電價上浮的雙重驅動下,未來工商業光伏市場的增量空間及滲透率值得期待。
不難看出,未來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參與主體將越來越多元化,行業競爭愈演愈烈,誰能抓住工商業光伏的發展機遇,誰就能掌握下一個光伏行業的“掘金”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