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光伏產業情況之“慘烈”仍令全行業始料未及……
價格出現持續下行,完全降到成本之下;預期中的產能出清并未完成,光伏行業正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行業已進入新一輪調整期。
雖然,行業陷入周期性虧損,但長期成長邏輯是不變的,在整個光伏行業全力“自救”的同時,國內外的光伏龍頭企業卻并未停下腳步,反而紛紛選擇擴大產能。在危機之中尋求機遇,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隨著各國 “雙碳” 目標的推進,光伏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特別是在一些新興市場,光伏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光伏產品的轉換效率在提升,成本也在進一步降低,這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當前光伏行業內卷的大環境下,國內外龍頭企業的擴展行為并非盲目之舉,而是基于自身的技術研發優勢、品牌與市場影響力優勢、產業鏈整合優勢以及資金與財務優勢所做出的戰略選擇。通過技術創新,為企業的擴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加之龍頭企業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其以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更有助于龍頭企業在擴展過程中,更輕松地進入新市場、開拓新客戶,降低市場拓展成本,更容易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為企業的擴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
近期,也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發布擴展最新進展,詳情如下:
國內方面:
清源股份:計劃新增10GW分布式支架產能
近日,清源股份宣布擬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5億元,用于分布式光伏支架智能工廠項目、能源研究開發中心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
清源股份表示,此次募投項目計劃新增10GW分布式支架產能,預計達產后年營收達23.1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3年營收僅19.36億,擴產部分的預期收入已超2023年全年營收規模。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微增2.76%,凈利潤同比下滑32.49%,扣非凈利潤降幅達30.03%,業績疲態已現。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攀升至53.32%,同時應收款與存貨雙高已對營運資金形成擠壓,若可轉債轉股不及預期,財務費用增加或加劇債務壓力。清源股份此次可轉債發行雖為擴產注入資金,但業績下滑、應收賬款與存貨周轉效率走弱、負債結構隱憂等問題,均可能削弱擴產的實際效益。若公司未能同步改善訂單質量、加速回款并優化庫存管理,擴產反而可能成為財務負擔。
阿特斯:5.2GW光伏組件擴建項目公示
4月2日,江蘇鹽城市大豐區生態環境局發布鹽城大豐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2GW光伏組件項目受理環境影響報告表公示。
根據內容顯示,鹽城大豐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2GW光伏組件項目為改建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1億元,施工工期為3個月。該項目建設地點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
大豐阿特斯現有2個車間內設16條生產線,產能為6GW。為滿足市場需求,大豐阿特斯公司擬購置和改造串焊機等設備約276臺套,對2個車間進行擴建改建以提升全廠產能。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年產5.2GW光伏組件產能。本項目建成后,全廠產能可從6GW/a 提升至11.2GW/a。值得注意的是,該擴建項目不新增員工。
通威:16GW升至24GW,太陽能電池擴產提升項目獲批
2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關于2025年2月22日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決定的公告。通威太陽能(眉山)有限公司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四期)擴產提升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獲批。
文件顯示,項目選址于眉山市東坡區甘眉工業園區,在通威太陽能(眉山)有限公司現有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四期項目基礎上新增部分生產設備并調整各設備運轉頻率、提升產品光電轉化率(工藝改進)等,擴大8GW/年產能。項目擴產提升后產能由16GW/年提升至24GW/年,平均轉換效率由24.50%提升至25.78~26.15%。項目不新增用地,項目估算總投資約160000萬元。據了解,該項目仍采用TOPCon技術,新增電池片平面尺寸182.3mm×210mm±0.25、182.3mm×192mm±0.25。
國際方面:
Waaree Energies:計劃將其美國組件廠產能從1.6 GW擴大至3.2GW
4月9日,據外媒報道,印度光伏龍頭Waaree Energies宣布,其計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布魯克郡的工廠再增設一座產能為1.6GW的太陽能組件制造廠。
新建工廠將擴充該公司現有的1.6GW產能(2024年12月底投產),使其在美國市場的總產能達到3.2GW。該決定已獲得公司董事會的批準,將影響德克薩斯州的Brookshire工廠,使現有的1.6GW太陽能組件年產能翻倍。
據該公司稱,此次擴建將整合到其現有的美國業務中,并確保國內供應鏈。然而,Waaree并未透露1.6GW太陽能電池產能的投產時間表細節。
Waaree于2023年底公布了在美國的擴張計劃,計劃投資高達10億美元(約等于7.3億人民幣)。初步目標是到2024年底達到3GW 的年銘牌產能,然后到2027年擴大到5GW。
Mission Solar Energy:宣布新增2GW太陽能電池產能
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光伏企業Mission Solar Energy正式對外宣布,將投資2.65億美元(約19.21億元人民幣),在其位于德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的園區內增加2GW太陽能電池產能。此次擴產計劃預計將于2026年初完成。
據外媒報道,早在2024年5月,Mission Solar Energy便完成了200,000平方英尺的設施擴建,此舉大幅提升了工廠的潛在產能,為未來的擴產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Mission Solar Energy表示,此次擴產將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全球光伏市場的份額,并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光伏產品和服務。隨著擴產計劃的逐步實施,Mission Solar Energy有望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印度Borosil:宣布太陽能玻璃擴產
印度太陽能光伏玻璃制造商Borosil Renewables宣布,將恢復并推進先前擱置的擴產計劃,其產能將由當前的1,000噸/天(TPD)或每年6.5GW,提升50%至1,500噸/天。
此次擴產計劃包括Interfloat Group的350TPD噸/天的產能,后者由Borosil于2024年收購,該集團包含位于德國Tschernitz的Glasmanufaktur Brandenburg(GmbH)以及總部位于列支敦士登的Interfloat Corporation。
Borosil董事會此次批準擴產計劃,得益于印度財政部于2024年12月4日發布的太陽能玻璃進口參考價格政策。該政策基于印度貿易救濟總局(DGTR)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壓花、鋼化、鍍膜及未鍍膜太陽能玻璃進行調查后發現的傾銷行為,這些行為對印度本土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根據該政策,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玻璃最低參考價格范圍為673-677美元/噸。Borosil表示,該政策將有效遏制來自中國和越南的廉價傾銷進口。最低參考價政策將幫助公司恢復更高的利潤率,從而支持擴產計劃的實施。
Adani Green Energy:計劃將光伏電池和組件產能從4GW提升至10GW到2030年,在古吉拉特邦Khavda可再生能源基地,將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裝機提升至30GW,其中26GW光伏、4GW風電。旗下Adani New Industries將投資3000億印度盧比(約等于254.28億人民幣),在2026-2027財年,將蒙德拉工廠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產能從4GW提升至10GW。Rayzon Solar:計劃到件產能從每年4GW擴大到12GW。
Rayzon Solar目前擁有4吉瓦的光伏組件制造產能,計劃到12月增加3吉瓦,隨后到2025年9月再增加5吉瓦。這將使其累計組件產能增加到每年12吉瓦。該公司還計劃到2025年底建設一條1.2吉瓦的電池生產線。
總部位于古吉拉特邦的Rayzon Solar透露,將在2025年9月前將其太陽能組件制造產能從每年4吉瓦擴大到12吉瓦。
Rayzon Solar北印度銷售主管Vineet Tyagi在10月初的REI Expo 2024上告訴ZOZO電能,該公司計劃到2024年12月增加3吉瓦,剩余的5吉瓦將在2025年9月前完成。Tyagi補充說,Rayzon Solar計劃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建成1.2吉瓦的光伏電池生產產能。
對于整個光伏行業而言,龍頭企業的擴展有助于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加速行業的洗牌與整合。雖然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但隨著龍頭企業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光伏行業有望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迎來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