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建筑的所有者和投資者廣東愛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是低碳理念的積極擁護者,更重要的身份是廣東首家規?;木w硅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目前該企業的硅基電池片總產能達到600兆瓦,并力爭到2012年將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擴產至1G瓦/年,躋身全球前十的行列。
產品與市場“兩頭在外”,是國內光伏業多年來的瓶頸。而在廣東愛康董事長陳剛看來,光伏發電的商業模式將是太陽能產業的下一個制高點,他本人也在積極呼吁廣東進行光伏發電商業化,爭取建立“國家光伏應用綜合示范區”,讓三水成為國內首個太陽能電力占總電力使用量10%以上的“陽光城市”,走出一條城市化和產業化相結合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兩年時間產能跨入全國前十
低碳的定義并不復雜,但真正實現低碳發展則并不簡單。
“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低碳發展的最終答案,都離不開新能源。”賽迪顧問有限公司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朱薇樺向筆者介紹,進入本世紀以來,越來越多西方國家把新能源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大力扶持,而太陽能則被普遍判斷為新能源中最有發展前途的品種。
在廣東愛康太陽能董事長陳剛看來,在石油、煤炭資源日漸減少、核能發電受到挑戰、水力發電已運用較多的情況下,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用作發電無疑是未來的大趨勢。
據介紹,太陽能電池是產生光生伏打效應(簡稱光伏效應)的半導體器件。因此,太陽能電池又稱為光伏電池,太陽能電池產業又稱為光伏產業。
在國際上,光伏發電產業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持續政策扶持,光伏發電的成本也隨著太陽能電池技術進步、硅原料和組件供需形勢逐步緩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發電成為增長速度最快、初步實現規?;l展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
2009年初,位于廣佛肇中間地帶的佛山市三水區,開始把太陽能光伏產業定位為當地重點扶持的產業,并大舉建設光伏產業基地。同年5月,三水政府宣布了成功引入廣東愛康的消息:項目已投資18.2億元,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主要從事晶硅太陽電池的研究、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
把時間回到事情的最初,愛康的驚人效率,是奠定后來局面的重要基礎。在確定落戶后,該企業創造了開工后4個月建成廠房、1個月完成安裝調試全線生產的夢幻速度。首期產能120MW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于2010年7月投產,二期于2011年8月份投產,年產能達到600MW。
這一數字意味著,至此愛康實際上已經邁進了全國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企業產能前十名的行列。
此時,距離這家企業簽約落戶,剛剛過去不到兩年半時間,但是從影響力來評估,愛康已經是珠三角乃至全廣東最有影響力的光伏企業之一。
電池光電轉化率居國內前茅
中從事科研和輔助性技術工作的公司碩士以上學歷員工占3%,本科學歷員工占14%,大專學歷員工占44%。
在研發方面,該企業還與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進行技術策略合作,展開高效晶硅電池原子層沉積項目等研究工作,并于今年4月向佛山市有關部門提交了關于組建廣東愛康光伏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可行性論證報告,目標是建成省級的研發中心。
在廣東愛康大規模投產的背后,是該企業對核心技術革新的底氣。
據悉,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是該企業的主要產品,同時也是當前太陽能光伏電池的主流產品。有業內人士表示,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針對太陽能電池片的考量中,光電轉換率是一個主要指標。簡單而言,就是太陽能可以轉化為多少電能,越好的電池轉換率越高。
“目前愛康的轉換率在國內是排行前茅的,對能源的利用效率最高”,愛康高級戰略經理沈煜說,愛康與國際知名的光伏設備供應商RENA合作,共同研發太陽電池技術,解決了傳統的“絲網印刷銀漿料技術”所存在的光電轉換率低、制造成本高和碎片率高的技術難題,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光伏電池單位發電成本。
他介紹,目前愛康掌握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位于國際前列,其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來自該企業設備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兩組數據,可以進一步讓人體會到這家太陽能企業的實力。設備與技術一樣,都是技術類產品的必要保障,而愛康的核心設備均為太陽能光伏行業技術最為先進的設備,其中90%來自德國、荷蘭、日本等國家。
而截止2011年8月,廣東愛康內部的大專以上學歷員工占全體員工的比例達61%。
“龍頭魅力”拉動地區產業鏈聚集
一個必須交代的背景是,在廣東愛康正式在三水落戶前,國內光伏產業已經歷了高速發展,而發展最為繁榮的重心區域是江蘇、長三角,而并非廣東。
三水一位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坦率介紹了當時的國內光伏格局:長三角先行地區的光伏產業規模巨大、產業配套已經非常完善,而珠三角的光伏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只有深圳、東莞等地分布了一些下游組裝企業,中游核心產品及專用生產設備的大中型企業還比較缺乏。
而起步較晚的廣東愛康在,后來則成為了廣東首家規模化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并成為所在區域最主要的電池生產企業。廣東統計信息網早前發布的一則信息顯示,1—6月,全省生產太陽能電池118320千瓦,增長770%,其中廣東愛康的太陽能電池產量占了全省的大半。
此后這家企業的發展,也很快受到了廣東省的支持。2010年年中,廣東現代產業500強項目目錄公布,其中就包括了廣東愛康的500兆瓦硅基太陽能電池片項目。2011年初,共計100家的第一批“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骨干培育企業認定名單”公布,愛康赫然在列。
在當地政府此后的招商引資過程之中,已經逐漸顯現出龍頭企業氣勢和魅力的愛康,也成為了聚集上下游生產鏈企業的有力磁極。
在該企業的引薦下,保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進駐三水產業園,該公司是以系統集成、光伏支架和項目投資為主業的太陽能企業。
而保威新能源等產業鏈上聞名遐邇的重量級公司紛紛落戶當地,也在吸引更多的光伏企業在佛山三水落戶,目前當地主要的已建成和在建光伏項目已經達到兩位數,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這也讓當地有了打造全省首條完整光伏產業鏈的決心。而愛康本身,也正逐漸成為這種產業集聚效應的受益者。
針對未來,愛康提出的目標是,預計明年該公司三期投產后,總產能達1000兆瓦,規模一旦形成,愛康將有望進入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的行列。
未來將積極推動區域光伏應用
真正走進廣東愛康,來訪者往往首先會被廠區內散布在各處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所吸引。走進大門,來訪者保安廳幕墻上有深藍色太陽能電池。類似的裝置,在愛康廠區內隨處可見,如愛康公司的幕墻、采光頂、保安室、雨篷、車棚、遮陽篷等都安裝了大小不一的太陽能電池。
這是一個典型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在規劃建設之初,愛康就與有關機構簽署了提供建筑光伏集成系統及建筑應用服務的協議,據稱愛康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的新型建筑示范工程。
“太陽能光伏最終目的是進行發電應用,我們希望用自己的示范,向企業和社會推廣光伏發電的知識,更多地采用這種清潔能源。”愛康高級戰略經理沈昱介紹,這些太陽能電池組成了一個小型的光伏發電網絡,并入了該公司的正常用電系統,一般天氣情況下,來自太陽能的電能,完全可以支撐起這家企業的日常辦公用電,甚至滿足一部分工廠運營用電。
而且此類光伏發電系統幾乎無需進行后期的特別維護,后續費用低,運行時間超過25年,長遠經濟性非常理想。
據介紹,目前在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形成了光伏發電的商業化模式,光伏能源已占到其能源總量的3.5%,而國內光伏應用還未打開局面,中國光伏產業的終端銷售和應用,主要都在國外。和很多懷有理想的光伏制造商一樣,廣東愛康的終極夢想是,國內有朝一日可以大規模實現光伏發電民用化。
在日前參加三水區舉辦的企業家座談會時,廣東愛康董事長陳剛在公開發言中呼吁,地方政府應該爭取先行先試的產業政策,爭取建立光伏綜合實驗區。在此后的專訪中他對筆者表示,三水可以結合光伏商業化,走出下一代城市化和產業化相結合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而愛康本身也正在謀劃與國內相關的權威行業進行光伏發電應用領域的合作。
對話
廣東愛康太陽能董事長陳剛——建國家光伏綜合試驗區讓三水成為“陽光城市”
廣東究竟應該如何走好新能源之路?廣東愛康太陽能董事長陳剛日前在接受筆者專訪時表示,廣東擁有發展光伏產業的眾多優勢,而光伏商業模式將是光伏產業的下一個制高點,廣東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產業基地。
此外他還建議,廣東省應盡快出臺光伏產業政策,并在三水建立國家級光伏綜合試驗區,把當地在“十二五”期間建設成為中國首個太陽能電力使用量占總電力使用量10%以上的城市。
廣東發展光伏有現實需求
南方日報:能否介紹一下目前國內外光伏產業的概況?
陳剛:光伏發電技術40多年前就已經被開發出來,但因當時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所以沒有形成產業規模。到本世紀初,歐洲國家開始頒布有關法律,規定了光伏上網電價補貼的方式,形成商業化模式,這種模式的規模效益讓光伏發電的成本大幅降低,現在歐洲部分國家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于電網電價。
根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12年,世界太陽能發展有可能將達到100GW,營業額將達到3萬億元以上。依據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和化石能源的消耗推算,30年后太陽能將占到能源消耗的50%以上。屆時全球市值前十位的企業中,一定會有從事太陽能的企業。3—5年后全球也肯定會出現幾家產值超1000億元的企業。
而國內近幾年發展很快,集中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光伏制造業。國家對光伏產業也很重視,“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了發展要求。目前國內發展最好的是江蘇省,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光伏產業園,每個園區都有光伏上市公司,全省以光伏為主業的上市企業超過20家。此外光伏發達省份還有河北、浙江、江西、山東等。
南方日報:目前廣東在發展光伏產業方面的條件如何?
陳剛:目前有很好的條件。例如擁有中國一流的光伏研發、教育機構,“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院”是國內唯一具備光伏全產業鏈技術研發能力的研究院。
廣東也擁有豐富的陽光資源,日照條件在東部省份之中,是除海南外最好的,發電量也是最大的,大量的山地和廠房屋頂非常適合發展太陽能應用。
南方日報:那么現在發展光伏產業的現實意義何在呢?
陳剛:廣東環境資源承受能力差,面臨節能減排壓力,發展光伏發電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另一方面,廣東也是全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用電價格最高的省份,一些企業被限電后被迫自行發電,或者坐視訂單流失。特別是每天白天的用電高峰期更是如此,而太陽能發電正好是在缺電高峰期,是與用電負荷相匹配的“黃金電力”,并且太陽能設備安裝期只需要短短的三四個月,是快速緩解廣東嚴重缺電狀況的好辦法。
此外,光伏發電將伴生出區域微電網和智能電網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群,并使大量的傳統產業,如家電、建筑、金屬、機械環保等產業得到轉型升級的空間。
呼吁廣東出臺光伏產業政策
南方日報:現在廣東發展光伏產業,突破口應在哪里?
陳剛:首要在政策層面?,F在光伏商業模式的形成,離不開成熟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經濟條件,這些都是廣東的優勢。
隨著國家光伏產業政策不斷推出,國內很多省份也出臺了配套產業政策。而目前廣東省光伏政策相對缺失,不利于吸引外地的光伏企業落地,也使本土光伏企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因此我建議廣東其他省份更加科學合理、更大力度的光伏產業政策,是廣東的光伏企業得到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
南方日報:你也一直很關注光伏應用?
陳剛:在國際上,各國都是以促進光伏應用市場為手段,帶動光伏產業發展,最終達到平價上網的目的。從2008年開始,國家出臺了“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金太陽工程”、“國家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基地”,以及“光伏發電上網補貼”政策,體現了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但是目前完善的光伏產業商業化發展環境還沒有形成。
因此我個人建議,在佛山三水設立一個“國家光伏綜合試驗區”,并且設立“十二五”期間成為中國“首個太陽能電力使用量占總電力使用量10%以上城市”的目標。結合光伏產業商業化模式、區域能源供應、智能微電網等各種下一代城市發展方式,走出一條城市化和產業化相結合的低碳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