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前景仍不明朗,英利只得采取“靠低價保市場”的銷售策略。日前,國內光伏設備制造巨頭英利披露了去年四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光伏組件出貨量環比大幅增長40.6%,但就在同期,公司凈利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凈虧損12.49億元人民幣,虧損額環比增加了22.81%。
對此,有專家評論稱,“組件售價過低,企業處于虧損銷售狀態,銷售量越大則虧損越大”。然而,英利方面其實早有自己的打算。“在行業遭遇困難之時,搶占市場份額更加重要,這樣做,有利于客戶了解我們的產品。”英利副總裁熊景峰表示。
另據介紹說,去年四季度,其44%的收入來自中國,該公司預計,在日本的市場份額會出現大幅攀升,而在某些歐洲、美國和新興市場也出現提升,可見,其對海外市場依舊十分看重。與此同時,英利的海外戰略依舊是不惜一切代價搶占地盤。
就在今年1月末,英利曾以世界第一家光伏、中國首家企業的身份,加入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碳減排先鋒”項目,而這也正為英利爭取海外市場贏得了一張環保牌。當時,該公司做出承諾稱,“截至2015年,生產每兆瓦光伏組件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年降低13%,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占英利能源消費結構的4%以上,并力爭達到8%”。
很顯然,實現上述目標勢必會產生較大成本,對于本已處于困境中的光伏企業而言將意味著更大壓力。但是英利方面認為,雖然短期內這項工作很有挑戰性,但對公司卻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有利于爭取到更多的客戶。
公開資料顯示,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之一,其生產線覆蓋了整條光伏產業鏈。而與四季報同一時間發布的公司2012年財報顯示,去年英利的光伏組件出貨量增長43.2%,創歷史新高,這也意味著其已超越2011年排名世界第一、第二位的無錫尚德和美國第一太陽能,成為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業。但是,其凈虧損額高達30.64億元人民幣,這也讓不少業內人士對于該公司“犧牲利潤換市場”的戰略產生了些許擔憂。
對此,有專家評論稱,“組件售價過低,企業處于虧損銷售狀態,銷售量越大則虧損越大”。然而,英利方面其實早有自己的打算。“在行業遭遇困難之時,搶占市場份額更加重要,這樣做,有利于客戶了解我們的產品。”英利副總裁熊景峰表示。
另據介紹說,去年四季度,其44%的收入來自中國,該公司預計,在日本的市場份額會出現大幅攀升,而在某些歐洲、美國和新興市場也出現提升,可見,其對海外市場依舊十分看重。與此同時,英利的海外戰略依舊是不惜一切代價搶占地盤。
就在今年1月末,英利曾以世界第一家光伏、中國首家企業的身份,加入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碳減排先鋒”項目,而這也正為英利爭取海外市場贏得了一張環保牌。當時,該公司做出承諾稱,“截至2015年,生產每兆瓦光伏組件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年降低13%,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占英利能源消費結構的4%以上,并力爭達到8%”。
很顯然,實現上述目標勢必會產生較大成本,對于本已處于困境中的光伏企業而言將意味著更大壓力。但是英利方面認為,雖然短期內這項工作很有挑戰性,但對公司卻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有利于爭取到更多的客戶。
公開資料顯示,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之一,其生產線覆蓋了整條光伏產業鏈。而與四季報同一時間發布的公司2012年財報顯示,去年英利的光伏組件出貨量增長43.2%,創歷史新高,這也意味著其已超越2011年排名世界第一、第二位的無錫尚德和美國第一太陽能,成為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業。但是,其凈虧損額高達30.64億元人民幣,這也讓不少業內人士對于該公司“犧牲利潤換市場”的戰略產生了些許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