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此次《方案》提出了四個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堅持全國統籌與本地利用相結合;堅持規范電源與優化通道相結合;堅持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相結合。
近日,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盡快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總體目標,2017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受限嚴重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實現明顯緩解。云南、四川水能利用率力爭達到90%左右。甘肅、新疆棄風率降至30%左右,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棄風率降至20%左右。甘肅、新疆棄光率降至20%左右,陜西、青海棄光率力爭控制在10%以內。其他地區風電和光伏發電年利用小時數應達到國家能源局2016年下達的本地區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或棄風率低于10%、棄光率低于5%)。
我國棄水棄風棄光現象非常嚴重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迅猛。到2016年底,全國水電裝機達到3.3億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風電并網容量連續7年領跑全球,到2016年底,全國風電并網裝機1.49億千瓦,年發電量241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4個百分點。從2013年起,我國太陽能產業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應用市場,2015、2016年連續兩年位居世界首位。
但是,與成就并存的,卻是棄風棄光問題日益嚴重的現實。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棄風、棄光率分別為12%和5.6%,整體雖較去年有所下降,但局部地區棄風、棄光問題依然嚴峻,棄風問題尤為突出。甘肅、新疆、吉林、內蒙古前三季度棄風率仍分別高達33%、29.3%、19%和14%。
這些現象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影響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長遠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力的生產必須實時平衡,就是生產多少用多少。如果實現不了實時平衡,就會出現發電機停產的狀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除資源條件不具備外,停止發電就叫做棄水棄風棄光。
郭焦鋒認為,雖然最近幾年水電、光伏發電以及風電發展比較快,但是相關的基礎設施和政策卻沒有跟上,造成了大面積的棄水棄風棄光現象。有人形容我國一年棄水棄風棄光浪費的電力相當于一個三峽的發電量。
為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此次《方案》提出了四個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堅持全國統籌與本地利用相結合;堅持規范電源與優化通道相結合;堅持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相結合。
同時,《方案》從完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制、充分發揮電網關鍵平臺作用、加快優化電源結構與布局、多渠道拓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本地消納、加快完善市場機制與政策體系、強化組織實施保障等六個方面來確保實現可再生能源無歧視、無障礙上網,為可再生能源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郭焦鋒認為,此次《方案》針對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提出了非常全面的解決措施。只要相關部門之間能時常進行溝通,使《方案》及相關政策的規劃能夠真正落實到位,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一定會取得實際成效。
兩方面銜接不暢是棄水棄風棄光現象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國為何會出現這么嚴重的棄水棄風棄光現象?郭焦鋒將其原因歸納為五個方面。
第一,銜接不暢引起的不協調。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可再生能源整體規劃的銜接性比較差,發電側、輸配電側、用電側這三個環節不協調。有些環節出現缺失,尤其是發電側修建得比較快,而輸送側則較慢,上、中、下游規劃銜接不上,造成了產、運、銷的不協調。另一方面,國家規劃和地方規劃銜接不暢。有些地方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發電項目建設過快,造成了地方和國家規劃不銜接,導致地方和國家協同性比較差。
第二,煤電機組的盲目擴張擠占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F在我國存在電力供過于求的現象。煤電機組發展過快,發電廠之間競爭非常激烈,導致電價比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空間。而且煤電機組這些年又建設了很多新項目,對后續可再生能源的消納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第三,項目建設較盲目,沒有與市場進行有效對接。很多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的時候沒有考慮市場,建設時對市場的預判不準確,導致出現不顧國家規劃,盲目建設的現象。以光伏為例,“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光伏發電要達到1.15億千瓦,但到去年已經達到了1.2億千瓦,超額完成的任務充分顯示出光伏市場的飽和。
第四,電力體制改革有待加快。光伏、風電、水電站的運行成本非常低,屬于“靠天吃飯”,因此電價相對來說也很低。但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比較滯后,至今沒有建立電力現貨市場,沒有把供需兩側通過市場連接起來,使低價電無法進行市場化交易,從而使消納出現一定困難。
第五,清潔能源的激勵政策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稍偕茉窗l電的財政補貼常常不到位,導致供給側和需求側兩邊的積極性都不大。
五條措施從根本上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不過,在郭焦鋒看來,要從根本上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除了將《方案》切實落實到位之外,還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要將國家能源局重新定位,強化其職能,增強其統籌能力和執行能力。這樣才能加大規劃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讓發電和輸配電協同起來。
第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從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就出臺政策指示要限制新煤電項目的建設,叫停部分不合格的煤電機組。此類政策應該加快落地,加快停頓和淘汰不合格企業,為可再生能源騰出市場空間。
第三,企業要對新上馬的項目進行認真的市場調查研究。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仔細認證,讓這些項目成為有效益的好項目,不要一建成就虧損。
第四,加快電力體制改革。一方面要加快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正在部署建設國家電力現貨市場的試點,希望試點能加快推進,使電力現貨市場成為電力體制改革的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堅持“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基本原則,最終形成市場化的電力價格體系。
第五,財政補貼政策一定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比如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補貼正在逐漸減少,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提前給企業心理預期,便于企業規劃布局。也就是說,財政貼補要有定量的概念,補貼在哪一年發放,發多少,一定要明確。
此外,郭焦鋒認為,可再生能源配額考核和綠色證書交易制度也要加大試點力度。在霧霾比較嚴重的地方一定要堅決執行,未來對重化工行業也要考慮執行,而且最好是能將自愿配額改為強制性配額,使邊遠地方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近日,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盡快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總體目標,2017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受限嚴重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實現明顯緩解。云南、四川水能利用率力爭達到90%左右。甘肅、新疆棄風率降至30%左右,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棄風率降至20%左右。甘肅、新疆棄光率降至20%左右,陜西、青海棄光率力爭控制在10%以內。其他地區風電和光伏發電年利用小時數應達到國家能源局2016年下達的本地區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或棄風率低于10%、棄光率低于5%)。
我國棄水棄風棄光現象非常嚴重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迅猛。到2016年底,全國水電裝機達到3.3億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風電并網容量連續7年領跑全球,到2016年底,全國風電并網裝機1.49億千瓦,年發電量241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4個百分點。從2013年起,我國太陽能產業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應用市場,2015、2016年連續兩年位居世界首位。
但是,與成就并存的,卻是棄風棄光問題日益嚴重的現實。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棄風、棄光率分別為12%和5.6%,整體雖較去年有所下降,但局部地區棄風、棄光問題依然嚴峻,棄風問題尤為突出。甘肅、新疆、吉林、內蒙古前三季度棄風率仍分別高達33%、29.3%、19%和14%。
這些現象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影響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長遠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力的生產必須實時平衡,就是生產多少用多少。如果實現不了實時平衡,就會出現發電機停產的狀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除資源條件不具備外,停止發電就叫做棄水棄風棄光。
郭焦鋒認為,雖然最近幾年水電、光伏發電以及風電發展比較快,但是相關的基礎設施和政策卻沒有跟上,造成了大面積的棄水棄風棄光現象。有人形容我國一年棄水棄風棄光浪費的電力相當于一個三峽的發電量。
為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此次《方案》提出了四個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堅持全國統籌與本地利用相結合;堅持規范電源與優化通道相結合;堅持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相結合。
同時,《方案》從完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制、充分發揮電網關鍵平臺作用、加快優化電源結構與布局、多渠道拓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本地消納、加快完善市場機制與政策體系、強化組織實施保障等六個方面來確保實現可再生能源無歧視、無障礙上網,為可再生能源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郭焦鋒認為,此次《方案》針對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提出了非常全面的解決措施。只要相關部門之間能時常進行溝通,使《方案》及相關政策的規劃能夠真正落實到位,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一定會取得實際成效。
兩方面銜接不暢是棄水棄風棄光現象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國為何會出現這么嚴重的棄水棄風棄光現象?郭焦鋒將其原因歸納為五個方面。
第一,銜接不暢引起的不協調。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可再生能源整體規劃的銜接性比較差,發電側、輸配電側、用電側這三個環節不協調。有些環節出現缺失,尤其是發電側修建得比較快,而輸送側則較慢,上、中、下游規劃銜接不上,造成了產、運、銷的不協調。另一方面,國家規劃和地方規劃銜接不暢。有些地方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發電項目建設過快,造成了地方和國家規劃不銜接,導致地方和國家協同性比較差。
第二,煤電機組的盲目擴張擠占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F在我國存在電力供過于求的現象。煤電機組發展過快,發電廠之間競爭非常激烈,導致電價比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空間。而且煤電機組這些年又建設了很多新項目,對后續可再生能源的消納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第三,項目建設較盲目,沒有與市場進行有效對接。很多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的時候沒有考慮市場,建設時對市場的預判不準確,導致出現不顧國家規劃,盲目建設的現象。以光伏為例,“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光伏發電要達到1.15億千瓦,但到去年已經達到了1.2億千瓦,超額完成的任務充分顯示出光伏市場的飽和。
第四,電力體制改革有待加快。光伏、風電、水電站的運行成本非常低,屬于“靠天吃飯”,因此電價相對來說也很低。但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比較滯后,至今沒有建立電力現貨市場,沒有把供需兩側通過市場連接起來,使低價電無法進行市場化交易,從而使消納出現一定困難。
第五,清潔能源的激勵政策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稍偕茉窗l電的財政補貼常常不到位,導致供給側和需求側兩邊的積極性都不大。
五條措施從根本上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不過,在郭焦鋒看來,要從根本上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除了將《方案》切實落實到位之外,還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要將國家能源局重新定位,強化其職能,增強其統籌能力和執行能力。這樣才能加大規劃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讓發電和輸配電協同起來。
第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從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就出臺政策指示要限制新煤電項目的建設,叫停部分不合格的煤電機組。此類政策應該加快落地,加快停頓和淘汰不合格企業,為可再生能源騰出市場空間。
第三,企業要對新上馬的項目進行認真的市場調查研究。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仔細認證,讓這些項目成為有效益的好項目,不要一建成就虧損。
第四,加快電力體制改革。一方面要加快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正在部署建設國家電力現貨市場的試點,希望試點能加快推進,使電力現貨市場成為電力體制改革的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堅持“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基本原則,最終形成市場化的電力價格體系。
第五,財政補貼政策一定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比如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補貼正在逐漸減少,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提前給企業心理預期,便于企業規劃布局。也就是說,財政貼補要有定量的概念,補貼在哪一年發放,發多少,一定要明確。
此外,郭焦鋒認為,可再生能源配額考核和綠色證書交易制度也要加大試點力度。在霧霾比較嚴重的地方一定要堅決執行,未來對重化工行業也要考慮執行,而且最好是能將自愿配額改為強制性配額,使邊遠地方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